海阳律师- 山东海阳法德文化阵地建设和普法形式亮点频出

2017-03-10 09:13
42

  在“六五”普法过程中,烟台海阳市司法局注重普法形式和内涵,将普法宣传融入到优质的法律服务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成使用

  2016年12月,海阳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整合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服务、人民调解、律师管理、法治宣传等司法行政服务职能,可以为广大群众提供“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

  综合服务大厅承载着接待中心的职能,设立了人民调解、公证、法律援助、律师服务等四个接待窗口,减少了办事群众乱撞的麻烦,让大家一进中心大门,就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人民调解板块由4个专业调解委员会、3个维权工作室和3个调解工作室组成,对各类社会矛盾实行统一受理、分类梳理、专业调处,让群众在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享受便捷、经济、公正和高效的法律服务。

  在法律服务板块,设立了公证业务大厅、“法律管家”工作室、律师会谈室和法律援助工作站,具体承办公证业务、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案件;还设立了律师点援台,群众可以在点援台和信息库中查询了解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相关信息,获得免费的法律咨询。

  法治宣传是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又一大特色。宣传看板上的教育内容涉及领导人论法、中国法治发展史、禁毒教育、交通安全、拒绝邪教、文明交通、青少年法治教育、法德文化和法治活动剪影等。记者注意到,这些内容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主题,运用专题看板、多媒体展示等形式,宣传法律知识,传播法治道德文化,弘扬法治精神,推动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可一次性接纳100余人参观,致力于在全社会形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依托“法律六进”提升普法成效

  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建成,是海阳市法德文化阵地建设和普法形式的一个亮点。在普法过程中,海阳注重提升法律服务质量,促进普法效果提升。

  在“六五”普法中,海阳市大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突出做好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农民等重点对象的法治宣传教育,扩大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海阳市制定完善了各年度学法用法制度,提高了公务员、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农村和农民是普法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能否取得实际效果,直接关系到“六五”普法工作的成效。海阳市司法局加大农村和农民的普法宣传力度,编写了与农村、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手册和宣传资料,深入镇区街道免费向农民发放。

  同时,该市还把青少年学生法治宣传教育作为“六五”普法重点来抓。目前,各学校普遍开设法治教育课,所有中小学全部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建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网络。

  建设三大平台支撑法德共进

  海阳市从平台建设入手,加强法德讲堂、法德共促会和法德文化阵地建设,为法德共进工作开展提供支撑。

  海阳司法局在全市各机关、村居、学校、企业事业单位普遍建设法德讲堂,选聘专家组建市法德宣讲团巡回宣讲;市机关干部法德大讲堂每年邀请高端专家学者和道德模范人物开展讲座。

  在城镇社区和农村,依托居委会和村委会,吸纳道德典范、法律专家和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等成立“法德共促会”,开展法律知识宣讲、矛盾纠纷评判、道德行为督查、文明生活引导等活动。目前海阳市90%的村居成立了“法德共促会”,广大农村到处活跃着他们的身影,推动着基层民主法治和社会公德体系建设。在新元广场和北山公园打造了市级法治文化主题广场和公园,利用宣传牌、展板、雕塑、LED屏等形式传播法治文化;镇区街道和农村社区建设了一大批法德文化广场、法德文化一条街、农家书屋和法治文化大院,让广大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文化教育。